長壽秘訣在腸道夠年輕!一表測出腸道年齡,50後必吃整腸早餐菜單推薦
【早安健康/蔡經謙報導】腸道並非只是用來消化食物、吸收營養,事實上近年研究發現,腸道中住有眾多菌叢,若菌叢失衡,就可能會分泌大量發炎物質,直接影響免疫力。然而,隨著年齡漸長,腸道環境也會逐漸變化,若要常保健康,盡可能地維持腸道年齡年輕或許是對策之一,來看看日本營養師有什麼美食菜單,幫助維持腸道年齡吧。
腸道老化恐降免疫力!1分鐘檢測腸道年齡
日本腸道細菌專家、農學博士辨野義己監修的文章指出,若是最近覺得糞便變臭、分量、大小出現變化,就有腸道開始老化的可能性。 隨著年齡增長,腸道環境、細菌出現變化,腸年齡變高的話,恐出現腦部機能降低等各種問題,而為了能健康有精神地活到100歲,常保腸道年輕相當重要。民眾首先可透過以下檢查表確認自己的腸道年齡: 飲食習慣- 不吃早餐的狀況很多
- 早餐時很忙,短時間快速地吃完
- 無法固定用餐時間
- 感到蔬菜攝取不足
- 喜歡吃肉
- 討厭牛奶與乳製品
- 每周外食4次以上
- 無法固定上廁所時間
- 被他人說放屁很臭
- 常吸菸
- 臉色差、老態明顯
- 煩惱於肌膚狀況與青春痘
- 總是感到壓力
- 在意運動不足
- 睡眠品質不佳
如廁習慣
- 不用力使勁就上不出來的狀況多
- 上完廁所後覺得有殘便
- 糞便太硬上不出來
- 上出一粒粒的兔子糞便
- 常常糞便變得太軟
- 糞便顏色傾向黑色
- 上出的糞便沉入馬桶底部
- 糞便很臭
- 4個以下:腸道年齡比實際年齡低,腸道環境良好,持續現在的生活吧。
- 5~9個:腸道年齡比實際年齡稍高,稍微改善就有重返年輕的可能。
- 10~14個:腸道年齡比實際年齡大20歲以上,腸道環境已老化的可能性高,應立即改善生活。
- 15個以上:腸道年齡比實際年齡大30歲以上,腸道環境混亂,必須改善飲食與生活習慣。
50歲是顧腸道的好時機!營養師監修餐點幫助健腸
一篇由營養師清水沙穂理監修的文章則指出,30多歲時的過著充滿壓力、暴飲暴食、睡眠不足的生活,雖因為年輕身體負面狀況尚不明顯,然而到了40、50歲時,對體力、肌力變差,容易水腫、焦躁,瘦身效果難出現等產生實感的人非常多。此外,這段時間也是女性迎來更年期,身體產生各種不適的時期,此時開始留意腸道健康或許就能達到改善效果。 在食材與飲食習慣下功夫,就可以調整腸內菌叢平衡,令腸道更健康。 若能增加腸道中益生菌的優勢,不僅可以消除便秘、美肌,還可期待瘦身、消水腫的效果;反之,若壞菌占優勢,則恐導致便秘,並提升肥胖、糖尿病風險。 那麼該如何透過飲食整腸呢?清水沙穂理監修的文章指出建議多吃以下3類食物,並提供了最適合健腸的早餐菜單供民眾參考:- 攝取發酵食品:包括含有乳酸菌的食物、醃漬物、納豆、味噌等,可讓排便更順暢,和膳食纖維、寡糖搭配更有效果。
- 膳食纖維:非水溶性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增加糞便量,水溶性膳食纖維則能抑制血糖上升、降膽固醇,並讓糞便順暢排出。
- 寡糖:不會被胃酸與小腸消化吸收,能成為益生菌的營養,調整腸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