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逝49年...研究稱李小龍死於「水中毒」?這3種人多多喝水反而增風險

【早安健康/李芸報導】國際巨星李小龍於1973年猝逝,當時年僅32歲,引起各界極大震撼。當年驗屍報告所述,李小龍的死因為腦水腫,當時醫師推斷可能和止痛藥引起過敏反應有關,這樣的說法卻備受質疑,至今李小龍的死因仍是一團謎。不過,近日一篇由西班牙團隊發表在《臨床腎臟期刊》(Clinical Kidney Journal)的研究指出,李小龍的真正死因竟可能是「水中毒」!
李小龍這些NG習慣都是水中毒危險因子
研究團隊指出,李小龍死因可能是低血鈉症,也就是俗稱的「水中毒」。他們收集了李小龍生前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狀況,發現他身上具備太多低血鈉症的危險因子。例如長期大量飲水,飲食以胡蘿蔔汁、蘋果汁等流質為主,《李小龍傳》的作者波利(Matthew Polly)也描述,李小龍在過世當晚曾不斷飲水。 再加上他吸食大麻加劇口渴,常常使用利尿劑、止痛藥等各種藥物,且飲酒過量,這些因素都干擾身體調節水分的平衡機制。事發前兩個月,李小龍就曾在片場突然嘔吐、抽筋,陷入半昏迷;在他人生最後的時間也經歷不正常的暴瘦。 綜合種種線索和跡象,研究團隊推測李小龍死於低血鈉症,「我們假設李小龍死於一種腎功能障礙,腎臟無法排除足夠的水分以維持體液平衡。」若體內水份過多無法排出,就有可能導致低血鈉、腦水腫,使人開始噁心、頭痛、痙攣、意識模糊,甚至在數小時內昏迷死亡。喝水就可能導致死亡?水中毒有哪些症狀、如何避免?
關於他早逝的病因,儘管是研究團隊的推測,但至少我們該知道「沒事多喝水」是可能對身體健康帶來威脅的。到底什麼是低血鈉症呢?簡單來說就是飲水過量卻未同時攝取足夠的鹽份。衛福部旗山醫院的衛教文章中指出,一般人每日平均攝取2000至3000 ml 不等的水份,但如果在短時間內大量攝取水份,會使血液中的鹽分被大量稀釋,造成細胞內外電解質濃度不平衡,引起低血鈉症。 不過一般人倒也不需太過擔心,林新醫院腎臟科黃嘉宏醫師曾在臉書撰文說明,一般狀況下,腎功能正常者至少要喝10公升以上的水,才會發生水中毒。造成水中毒的因素除了水份過多,還包括鈉離子的流失,因此在普通情境下,不會因為多喝幾杯水就會出事。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的翁培碩藥師曾在文章中說明,造成鈉離子流失的原因包括大量流汗、嚴重嘔吐或腹瀉,或是因腎臟疾病、藥物影響排尿增加,例如服用利尿劑。當人體的水份持續流失,血液中的電解質也會跟著流失,此時若只補充水分,就會使已經很低的電解質更加稀釋。因此如果運動超過2小時,或身處炎熱環境不斷流汗,補充水分的同時也要記得補充電解質,可以喝市售的運動飲料或在水中加鹽巴。 其他狀況包括受精神疾病影響,難以克制飲水、體內不當分泌抗利尿激素,導致水分滯留體內、或是腎功能不足等,都可能造成體內水份過高,導致水中毒發生。 衛福部旗山醫院說明,正常人的血鈉值約為135~145 mEq/L,若低於此範圍,依據低血鈉的嚴重程度,會出現下列症狀:- 低於130 mEq/L:出現輕度的疲勞感。
- 低於120 mEq/L:出現頭痛、嘔吐或其他精神症狀。
- 低於110 mEq/L:性格變化,伴有昏睡的感覺。
- 低於100 mEq/L:呼吸困難,可能導致死亡。
一天到底該喝多少水?
黃嘉宏醫師的臉書文章中說明,適當的水分攝取為人體維持新陳代謝功能的重要幫手,可以保持心血管正常運作,並促進身體排毒。每天攝取足量水分,身體才能將當天製造的廢棄物排乾淨。 根據每個人體型不同,每天所需的水量也不太一樣。振興醫院泌尿科的楊景偉醫師提供簡單公式,透過體重推算,每人每日應補充「體重 × 30 c.c. 」的水分。例如體重60公斤的人,每天需喝的水量為1800 c.c.,以此為基礎,再視當天工作、運動的排汗量加強攝取。 他說明,正常狀況下人一天所需的水分約為2500~3000 c.c.,不過有22%的水分可以從食物中獲取,因此計算每日補水量時可以將食物中的水分扣除。另外,如果當天活動劇烈或天氣較炎熱,使排汗增加,身體需要的水分也會跟著增加,要格外注意補水。 雖然多喝水對身體是一種保養,但也有幾個族群的人,不建議多多喝水。黃嘉宏醫師提醒,若是心臟、腎臟、肝臟或其他慢性病患者,必須根據自己的疾病嚴重程度調整份量,而非一味狂喝水。他舉例,如果出現下肢水腫或呼吸困難,就須減少水分、鹽分攝取;如果出現心肺積水等症狀,甚至須將每日水量控制在500 c.c.以內。一天該喝多少水,每個人需依自己的健康狀況評估,也可以與醫生諮詢、討論恰當的攝取量。水中毒如何防範?
1. 適量飲水:
依據體重推算需要的水量,視流汗狀況增加,攝取分量不要超過太多,且須避免短時間大量補充水分。衛福部旗山醫院說明,可以先將水裝入水瓶中,藉由水瓶來計算、限制自己的攝取量。2. 適時補充鉀、鈉:
在水分大量流失後,記得為身體補充電解質,例如從市售的運動飲料中攝取。譚敦慈護理師也分享,他常在爬山、運動大量流汗後感覺頭暈,此時他會吃很鹹的酸梅,補充鈉以緩解不適。3. 利用排尿狀況判斷:
譚敦慈護理師說明,可以由尿液的顏色、氣味以及頻率,判斷飲水量是否合宜。通常一天排尿6至7次,表示喝水量適中;而尿液如果呈現深茶色,代表身體水分不足,需多補充水分。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研究稱李小龍死於「水中毒」?這3種人多多喝水反而增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