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資訊網
  • 健保資訊查詢 Search
    • 健保特約查詢
    • 就醫科別查詢
    • 醫療服務查詢
    • 醫事機構查詢

「哺乳期閉經法」餵母奶就不會受孕!成功率98% 醫曝關鍵3條件


  •   新聞
  • 投稿作者
  • 幻雙

▲▼母奶,餵奶,餵母奶,媽媽,寶寶。(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餵母奶避孕是醫學上所謂的「哺乳期閉經法」。(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坊間流傳「只要媽媽持續哺餵母奶,就不會受孕?」一說,婦產科醫師指出,其實這樣的方式在醫學上稱為「哺乳期閉經法(LAM)」,但要利用此方式達到避孕功效,往往還需配合3條件才會成功,成功率也高達98%。

生兒育女是人生大事,當迎接新生命到來,除了喜悅之外,往往會改變既有的日常習慣和生活作息方式,因此許多夫妻在生完頭胎之後,經常會希望藉由避孕來喘息一下,過陣子再開啟備孕計畫。而除了保險套、口服藥和子宮內避孕器等常見的避孕方式,但其實還有所謂的「哺乳期閉經法」(Lactational Amenorrhea Method, LAM)。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醫師王羚表示,兩次懷孕之間最好要有18個月以上的間隔,關鍵原因在於讓「子宮」有充分時間修復完全,而此段時間,母親的身心靈也可藉機儲備能量。

目前市面上有多種避孕的方式包括規則服用避孕藥來控制身體中賀爾蒙的濃度,進而達到抑制排卵的作用、阻隔精液進入生殖道的保險套、阻擋胚胎著床的子宮內避孕器等3種主要方式。

針對「只要媽媽持續哺餵母奶,就不會受孕」,王羚指出,要利用此方式達到避孕功效,往往還需配合3條件,才會成功,所謂哺乳期閉經法也稱泌乳停經法,是一種自然的避孕方法,就是透過持續哺餵母奶,哺餵週期通常為2~4小時一次。

但還要搭配3項條件,才可達到成功避孕的效果,包括「新生兒未滿6個月,以母奶為唯一食物來源,意即不能吃配方奶及副食品」、「哺餵間隔時間,白天不超過4小時,晚上不超過6小時」、和「生產完尚未有週期性的月經出現」。

王羚說明,若符合以上三準則都符合,成功避孕率可高達98%,但此法也有優缺點,優點是完全自然且沒有副作用的避孕方式,不需要任何花費,但缺點就是必須積極哺餵母奶,「親餵」的頻率是重點,使用泵奶器、配方奶、副食品,都會降低泌乳激素分泌,而使抑制排卵的生理機制大打折扣。

另外,寶寶6個月大後,也建議可以開始嘗試一些副食品,同時寶寶晚上睡眠的時間也逐漸延長,這些都會阻礙哺乳期閉經法的執行。王羚強調,若婦女選擇以「哺乳期閉經法」來避孕,僅在寶寶6個月內有效,之後需利用其他方式來避孕,如服用避孕藥、使用保險套、植入子宮內避孕器等,來達到避孕效果。

更需要注意的是,若在「哺乳期閉經法」期間發現生理期到來,表示該方式已不適合,需諮詢信任的婦產科醫師,選擇其他更適合的避孕方式。



「哺乳期閉經法」餵母奶就不會受孕!成功率98% 醫曝關鍵3條件 相關文章


醫療健保快速查詢

最新文章

  • 資深名嘴蔡玉真驚傳膽囊急動刀!醫生建議一指標為開刀判準
    資深名嘴蔡玉真驚傳膽囊急動刀!醫生建議一指標為開刀判準
  • 討厭跑步的55歲媽媽,4個月不累不喘跑掉30公斤、穿上女兒的牛仔褲
    討厭跑步的55歲媽媽,4個月不累不喘跑掉30公斤、穿上女兒的牛仔褲
  • 驚嚇過度誘發焦慮、胸悶如影隨形 中醫調理有效改善
    驚嚇過度誘發焦慮、胸悶如影隨形 中醫調理有效改善
  • 「90年代女神」吳辰君近照曝光!小孩當「壺鈴」竟是凍齡鍛鍊法
    「90年代女神」吳辰君近照曝光!小孩當「壺鈴」竟是凍齡鍛鍊法
  • 腸病毒暴增74%!大流行機率高 醫示警:1情況要考慮停班
    腸病毒暴增74%!大流行機率高 醫示警:1情況要考慮停班
  • 14歲三酸甘油酯竟破萬!青少年動脈硬化恐因兒童時期就形成
    14歲三酸甘油酯竟破萬!青少年動脈硬化恐因兒童時期就形成
  • 男背痛吃藥好不了!竟是「腰椎骨折」 醫揪「關鍵問題」早期超無感
    男背痛吃藥好不了!竟是「腰椎骨折」 醫揪「關鍵問題」早期超無感
  • 臉腫以為智齒痛 卻是橫紋肌肉瘤
    臉腫以為智齒痛 卻是橫紋肌肉瘤
  • 臉腫以為智齒痛 卻是橫紋肌肉瘤
    臉腫以為智齒痛 卻是橫紋肌肉瘤
  • 先吃早餐還是先刷牙?4件事降低口腔細菌量,防蛀牙還能防癌
    先吃早餐還是先刷牙?4件事降低口腔細菌量,防蛀牙還能防癌

重點標籤

台灣原住民分佈自排倒車入庫曾文尚失敗愛爾達體育2台孝順母親故事線上手寫輸入宮崎駿博物館2018晨峰昏峰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心得白酒開瓶後保存淺景深英文香港麻將教學青蛙瓷器技能鍾文冠醫師診所幽幻道士6斐林試劑化學式欣儀ig一答傳說troye sivan mellet平溪景觀餐廳
健康醫療資訊網
© 2020 健康醫療資訊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意見反映